- Dec 17 Thu 2009 21:05
搖滾音樂節
- Dec 05 Sat 2009 17:05
前科累累的中年禿頭男許顯名一人分飾兩角,在網路假扮台法混血型男把妹
- Sep 02 Fri 2005 20:01
誰還記得北大經濟系教授跳樓
十多年前,台北報紙的小角落,有則很不起眼的新聞,大意是:疑因不滿鄧小平的經濟政策大轉變,北大經濟系教授跳樓身亡o當時我很想知道更多,因為這種思想理論之爭,於公,是影響千萬人的大事,於私,是我最喜歡的哲思活動o但如同我當時預感一樣,幾天幾月幾年過去,從此再無任何消息o故而我判斷此一事件在對岸也沒引起大波浪,後來證明果不其然 此番赴大陸旅遊,看到他們上下一氣向錢看,益發為那位教授感到不值与不平o回來後,想到網路試查看看,還真的有了;看完兩篇文章,跟我想的一樣,就是一位死心眼的學者,無法忍受他信服的真理被否定,不惜以死諫o 在當時全民瘋改革開放之際,即便是北大這種左派理論殿堂,也不好對他大肆讚揚,於是,這位悲壯甚於伽利略的良心英雄(儘管是否真理英雄有爭議)便注定要寂寂以終了o
如要搜尋文章,鍵入(北大解万英教授跳樓)即可
- Aug 07 Sun 2005 17:09
重讀劉雪奄
…過去我對劉雪庵先生的了解,僅限於知道他作曲的《何日君再來》、《長城謠》和他作詞的歌曲《踏雪尋梅》。後兩首歌現在還常常能在音樂會上聽到,前一首好像只有鄧麗君和蔡琴的錄音能在音像店裏找到了。記得二十年前的暑假,我在西安的親戚家中,偷聽鄧麗君的盒帶,唱到這首《何日君再來》時,音量必須小到只能自己聽見。我怕隔墻有耳,被人告密的後果我是嘗過的,就是因為聽老柴的唱片。幾乎就在我聽《何日君再來》的前後,《北京晚報》一版下端刊出對劉雪庵的專訪。回顧了這首歌的創作背景,澄清了一些史實,頗有在輿論上為他平反昭雪的意思。當時我尚處懵懂年齡,不甚明了這些現象的含義,於今看來,那至少是三中全會之後開始撥亂反正的成果吧……….. …… 1957年,劉雪庵被劃為右派,撤銷了他的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職務,堂堂教授,降職成為圖書館的資料員,文革中再遭到了滅頂之災。他的罪名是反革命、漢奸,他的作品被斥為黃色、反動。1980年,老友謝孝思來京探望,見到了住在殘破的陋室裏中風癱瘓、淚流滿面、哽咽難言的劉雪庵。給劉雪庵帶來巨大災難的原因是什麼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首《何日君再來》,而把那首歌的罪名完全架在劉雪庵頭上,又恰恰是一個冤案!……….. ………. 1985年5月8日,劉雪庵先生追悼會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中國音樂學院黨委書記和院長分別主持和致悼詞,對他的貢獻做了高度評價。在《劉雪庵作品選》中,沒有收入這篇悼詞,我也沒看過這篇悼詞。人死了,蓋棺定論,不知這悼詞中有沒有溢美之詞,有沒有矯枉過正。我同意廖輔叔先生那句話,恰當的評價是需要的。我以為,在做恰當的評價之前,資料的完備也是必須的,包括悼詞,他人的文章,甚至當年那些批判他的文章,都應集入一本更完整的公開出版物中。這是對歷史負責,有個交待,也利於後人對其有準確的認識和評價。而在《何日君再來》這樣特殊的作品名下,也應準確地寫明:劉雪庵曲,黃嘉謨填詞。為的是尊重歷史和以正視聽。(蔣力)
《文匯報》2002年10月8日
- Aug 06 Sat 2005 14:20
瞎子阿柄与二泉映月(節錄)
全文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