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在中正紀念堂廣場看完整場"搖滾音樂節"感觸不少,這一代ROCKER在許多方面(師資.樂器.家長態度.資訊取得)強過先前,苦練精神也不輸前輩,舞台上敢表現卻不過火,令人驚豔,若要挑出所欠缺的.應該是扎實的樂理(編曲)基礎,和深沉的人文精神,唯這兩項都要靠自己努力追求,加上經驗累積,尤其是後者,所謂"未曾長夜痛哭,不足以語人生"(拜倫詩句)太順遂的日子難有深刻感人的作品,實屬無可奈何之事

徐 崇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報載:前科累累的中年禿頭男許顯名一人分飾兩角,在網路假扮台法混血型男把妹,有的女網友遭騙財,有的則被他以父親罹攝護腺癌,生命只剩半年,要求為父提供性服務延命;許隨後以父親角色在五星級飯店和部分被害人性交,受害善心女子逾20人,年齡從28歲到50歲,包括貴婦、教師、副教授、熟女,詐騙所得逾2億元,知名股市分析師阮蕙慈也被騙情傷。警方昨在北市亞都麗緻飯店逮捕這名嫌犯,依詐欺、強制性交罪送辦。......這故事之有趣,不輸我前日說的"孔醫生與孟半仙",阮小姐粉絲之眾,股市裡數一數二呢

徐 崇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十多年前,台北報紙的小角落,有則很不起眼的新聞,大意是:疑因不滿鄧小平的經濟政策大轉變,北大經濟系教授跳樓身亡o當時我很想知道更多,因為這種思想理論之爭,於公,是影響千萬人的大事,於私,是我最喜歡的哲思活動o但如同我當時預感一樣,幾天幾月幾年過去,從此再無任何消息o故而我判斷此一事件在對岸也沒引起大波浪,後來證明果不其然                                             此番赴大陸旅遊,看到他們上下一氣向錢看,益發為那位教授感到不值与不平o回來後,想到網路試查看看,還真的有了;看完兩篇文章,跟我想的一樣,就是一位死心眼的學者,無法忍受他信服的真理被否定,不惜以死諫o                       在當時全民瘋改革開放之際,即便是北大這種左派理論殿堂,也不好對他大肆讚揚,於是,這位悲壯甚於伽利略的良心英雄(儘管是否真理英雄有爭議)便注定要寂寂以終了o

如要搜尋文章,鍵入(北大解万英教授跳樓)即可

徐 崇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過去我對劉雪庵先生的了解,僅限於知道他作曲的《何日君再來》、《長城謠》和他作詞的歌曲《踏雪尋梅》。後兩首歌現在還常常能在音樂會上聽到,前一首好像只有鄧麗君和蔡琴的錄音能在音像店裏找到了。記得二十年前的暑假,我在西安的親戚家中,偷聽鄧麗君的盒帶,唱到這首《何日君再來》時,音量必須小到只能自己聽見。我怕隔墻有耳,被人告密的後果我是嘗過的,就是因為聽老柴的唱片。幾乎就在我聽《何日君再來》的前後,《北京晚報》一版下端刊出對劉雪庵的專訪。回顧了這首歌的創作背景,澄清了一些史實,頗有在輿論上為他平反昭雪的意思。當時我尚處懵懂年齡,不甚明了這些現象的含義,於今看來,那至少是三中全會之後開始撥亂反正的成果吧………..          …… 1957年,劉雪庵被劃為右派,撤銷了他的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職務,堂堂教授,降職成為圖書館的資料員,文革中再遭到了滅頂之災。他的罪名是反革命、漢奸,他的作品被斥為黃色、反動。1980年,老友謝孝思來京探望,見到了住在殘破的陋室裏中風癱瘓、淚流滿面、哽咽難言的劉雪庵。給劉雪庵帶來巨大災難的原因是什麼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首《何日君再來》,而把那首歌的罪名完全架在劉雪庵頭上,又恰恰是一個冤案!………..        ……….       1985年5月8日,劉雪庵先生追悼會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中國音樂學院黨委書記和院長分別主持和致悼詞,對他的貢獻做了高度評價。在《劉雪庵作品選》中,沒有收入這篇悼詞,我也沒看過這篇悼詞。人死了,蓋棺定論,不知這悼詞中有沒有溢美之詞,有沒有矯枉過正。我同意廖輔叔先生那句話,恰當的評價是需要的。我以為,在做恰當的評價之前,資料的完備也是必須的,包括悼詞,他人的文章,甚至當年那些批判他的文章,都應集入一本更完整的公開出版物中。這是對歷史負責,有個交待,也利於後人對其有準確的認識和評價。而在《何日君再來》這樣特殊的作品名下,也應準確地寫明:劉雪庵曲,黃嘉謨填詞。為的是尊重歷史和以正視聽。(蔣力)

     《文匯報》2002年10月8日

徐 崇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幽幽二胡幽幽情,《二泉映月》幽幽的旋律在这个陌生城市的天空中轻轻飘扬,直渗入我的灵魂深处!音乐是人类表达灵魂的另一种语言,在《二泉映月》中,每一个音符都渗透灵魂,揪人心痛!当我在无锡透过一个个悲怆而激愤的音符品读瞎子阿柄凄惨坎坷的一生,更是摧人泪下。
全文請看

徐 崇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