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的孔子,感覺離我們很久遠,山上的神木似乎晚近多了,但事實是,無論是當年的孔子或現在的我們,當經過神木樹下時,都只是晚它幾百輩子的小朋友,這不是很奇怪嗎(神木三四千歲,孔子距今兩千多年).........從剛才孔子與神木的例子,可以體會到,人的感知和事實真象 ,往往差距很大,這時候只有統計學不會騙人(數字會說話)....例如當你的雙手,分別泡在冰水與沸水中時,別唉唉叫,根據統計學,平均起來,你還滿舒服的;當然你不舒服,所以數字說假話囉,也不是,問題出在資料不全,一國之國民平均所得高,並不代表該國的窮人也有錢,還得加上貧富差距數據來研判,由此可知真理之隱誨,宋哲說"理未易明"旨哉斯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