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增與宇宙生命(王晉康)

 

作者:王晋康作者:王晉康

一位科学家说,科学的探索可以分为“合理的假设”和“轻狂的猜想”,而本文的内容比“轻狂的猜想”还要更狂一些。 一位科學家說,科學的探索可以分為“合理的假設”和“輕狂的猜想”,而本文的內容比“輕狂的猜想”還要更狂一些。 读者阅读时全当是做一次智力体操,不可当成真的科学假说。 讀者閱讀時全當是做一次智力體操,不可當成真的科學假說。 先打一个预防针,下面开始正题。 先打一個預防針,下面開始正題。
罗素说,有史以来,科学所做的最可怕最阴郁的预言,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所预言的宇宙末日。 羅素說,有史以來,科學所做的最可怕最陰鬱的預言,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定律)所預言的宇宙末日。 宇宙在不可违抗地走向热平衡,走向无序,走向寂灭,人类所创造的辉煌业绩注定要在大死亡中归于灭绝,人类成就的整座殿堂将不可避免地被埋葬在宇宙的碎片之下。 宇宙在不可違抗地走向熱平衡,走向無序,走向寂滅,人類所創造的輝煌業績注定要在大死亡中歸於滅絕,人類成就的整座殿堂將不可避免地被埋葬在宇宙的碎片之下。 这个理论是如此无可争辩,以至于没有哪一种反对它的哲学可望站住脚。 這個理論是如此無可爭辯,以至於沒有哪一種反對它的哲學可望站住腳。
这个可怕的定律实际得之于最普通的物理现象:任何比环境温度高的物体,都会把热量向低温环境散发,直到系统内温度平衡。 這個可怕的定律實際得之於最普通的物理現象:任何比環境溫度高的物體,都會把熱量向低溫環境散發,直到系統內溫度平衡。 如果没有外界能流的引入,绝不会出现热量重新富集的反向过程。 如果沒有外界能流的引入,絕不會出現熱量重新富集的反向過程。 所以,所有的恒星终将熄灭,宇宙中不再有能量的流动,因而不可避免地走向无序(信息流与能量流密不可分,这其实是电脑发热的最本质的解释)。 所以,所有的恆星終將熄滅,宇宙中不再有能量的流動,因而不可避免地走向無序(信息流與能量流密不可分,這其實是電腦發熱的最本質的解釋)。
从上中学物理课时我就领悟到了熵增的威力。 從上中學物理課時我就領悟到了熵增的威力。 它太雄辩太明晰了,任谁也无法用逻辑来推翻它的可怕预言。 它太雄辯太明晰了,任誰也無法用邏輯來推翻它的可怕預言。 不过,这个定律总是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不過,這個定律總是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因为,除它之外的所有物理学定律都能在时间轴上反演,物理学家艾米·诺特尔曾指出,能量之所以守恒,其实质原因就是因为物理定律关于时间对称。 因為,除它之外的所有物理學定律都能在時間軸上反演,物理學家艾米·諾特爾曾指出,能量之所以守恆,其實質原因就是因為物理定律關於時間對稱。 但熵增不可逆定律在时间对称性上撕了一个很大的缺口。 但熵增不可逆定律在時間對稱性上撕了一個很大的缺口。 尤其令人不安的是,把熵增定律应用于我们这个至今存在的宇宙,就必然得出一个结论:它是从一个很特殊的、高度负熵的状态下开始的。 尤其令人不安的是,把熵增定律應用於我們這個至今存在的宇宙,就必然得出一個結論:它是從一個很特殊的、高度負熵的狀態下開始的。 这个特殊的负熵状态从哪儿来? 這個特殊的負熵狀態從哪兒來? 只有一个说得通的来源:上帝。 只有一個說得通的來源:上帝。
物理学家们当然不愿让上帝复辟。 物理學家們當然不願讓上帝復辟。 但他们都信仰真理的普适性,如果不得不承认我们的世界来源于一个非常特殊非常偶然的状态,那和相信上帝有什么不同呢。 但他們都信仰真理的普適性,如果不得不承認我們的世界來源於一個非常特殊非常偶然的狀態,那和相信上帝有什麼不同呢。
后来我从一些课外读物上知道了自组织定律,那时的中学物理不讲它的,我至今不明白,如此重要的定律为什么竟然上不了中学课本。 後來我從一些課外讀物上知道了自組織定律,那時的中學物理不講它的,我至今不明白,如此重要的定律為什麼竟然上不了中學課本。 自组织的一个典型例证是别洛索夫――扎鲍京斯基反应,几种化学溶液掺混之后就会自动产生非常美丽的、周期性变化的花纹(但必须保持溶液的倾倒)。 自組織的一個典型例證是別洛索夫――扎鮑京斯基反應,幾種化學溶液摻混之後就會自動產生非常美麗的、週期性變化的花紋(但必須保持溶液的傾倒)。 从酒瓶里往外倒啤酒时的咕嘟声也是一种自组织现象。 從酒瓶裡往外倒啤酒時的咕嘟聲也是一種自組織現象。 这些小杂耍似的发现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些“组织化”完全是由内部原因产生,并没有一个外来的设计者或管理者。 這些小雜耍似的發現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些“組織化”完全是由內部原因產生,並沒有一個外來的設計者或管理者。
以上只是自组织现象的很小的范例,其实,这种现象渗透到宇宙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刻,自组织定律是与熵增定律同等重要的两大定律之一,一个管宇宙的死,一个管宇宙的生。 以上只是自組織現象的很小的範例,其實,這種現象滲透到宇宙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時刻,自組織定律是與熵增定律同等重要的兩大定律之一,一個管宇宙的死,一個管宇宙的生。
从宇宙肇始,自组织就登台了。 從宇宙肇始,自組織就登台了。 宇宙爆炸,变成一锅高温的均匀的粒子汤。 宇宙爆炸,變成一鍋高溫的均勻的粒子湯。 我们不知道在大爆炸“最早的瞬间”所产生的“最原始的粒子”是什么,或者说,根本不存在什么最基本的粒子,在能量向粒子转换的边界,可能是能量和物质的共存,是一种模糊状态。 我們不知道在大爆炸“最早的瞬間”所產生的“最原始的粒子”是什麼,或者說,根本不存在什麼最基本的粒子,在能量向粒子轉換的邊界,可能是能量和物質的共存,是一種模糊狀態。 但为了叙述方便起见,我们就称它为“原始粒子”吧。 但為了敘述方便起見,我們就稱它為“原始粒子”吧。 原始粒子非常均匀,按照熵增定律,它应该在宇宙向外膨胀是变得稀薄而更加均匀,绝不会产生物质富集的现象。 原始粒子非常均勻,按照熵增定律,它應該在宇宙向外膨脹是變得稀薄而更加均勻,絕不會產生物質富集的現象。 但是,当熵增开始耀武扬威时,宇宙大舞台上的又一个主角——力——同时出场了。 但是,當熵增開始耀武揚威時,宇宙大舞台上的又一個主角——力——同時出場了。 我们已经知道宇宙中有四种力:强力,弱力,电磁力和引力,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四种力其实只是一种,在大爆炸的极端状态它们会合而为一,在更深的层面应该表现为其它力。 我們已經知道宇宙中有四種力:強力,弱力,電磁力和引力,比較公認的說法是,四種力其實只是一種,在大爆炸的極端狀態它們會合而為一,在更深的層面應該表現為其它力。 不过力的具体组成与本文中的观点并无关系,反正有力就行了。 不過力的具體組成與本文中的觀點並無關係,反正有力就行了。 力使原始粒子互相结合,经过尚未知晓的某种粒子层面,再结合成六种夸克,再结合成轻子强子介子,再结合为丰度为3:1的氢氦原子。 力使原始粒子互相結合,經過尚未知曉的某種粒子層面,再結合成六種夸克,再結合成輕子強子介子,再結合為豐度為3:1的氫氦原子。 在这些过程中,强力、弱力和电磁力都起了作用,但引力尚未走上前台。 在這些過程中,強力、弱力和電磁力都起了作用,但引力尚未走上前台。
物理学家已经能用公式精确地描述这些粒子的生成过程,但好像没见到谁指出,它们实际是熵增的逆过程。 物理學家已經能用公式精確地描述這些粒子的生成過程,但好像沒見到誰指出,它們實際是熵增的逆過程。 因为,按照爱因斯坦的质能公式,任何物质微粒的形成都是能量的富集和组织化,与“热平衡”和“无序”相逆。 因為,按照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任何物質微粒的形成都是能量的富集和組織化,與“熱平衡”和“無序”相逆。 也就是说,在宇宙大爆炸的最初的“滴答”内,熵增和熵减就已经开始同时存在、并行不悖了。 也就是說,在宇宙大爆炸的最初的“滴答”內,熵增和熵減就已經開始同時存在、並行不悖了。
在宇观层面,轮上引力出场了。 在宇觀層面,輪上引力出場了。 若按照熵增定律,早期宇宙中的氢氦原子只会日渐混合均匀,并在膨胀过程中变得稀薄,而不会出现质量富集的趋势。 若按照熵增定律,早期宇宙中的氫氦原子只會日漸混合均勻,並在膨脹過程中變得稀薄,而不會出現質量富集的趨勢。 但引力却与熵增定律唱对台戏,当原子汤因量子效应出现偶然的涨落时,引力会使其产生雪崩效应,进而聚集成星云,星云中产生星体,星体生长,直到引发核反应,于是,在局部地区的“高能态”产生了,并造就了此区域的能量流(这些能量实际来源于微观层面的能量富集化)。 但引力卻與熵增定律唱對台戲,當原子湯因量子效應出現偶然的漲落時,引力會使其產生雪崩效應,進而聚集成星雲,星雲中產生星體,星體生長,直到引發核反應,於是,在局部地區的“高能態”產生了,並造就了此區域的能量流(這些能量實際來源於微觀層面的能量富集化)。 请注意,从宇观上说,宇宙仍保持熵增的方向,宇观的熵增与小区域的熵减并行不悖。 請注意,從宇觀上說,宇宙仍保持熵增的方向,宇觀的熵增與小區域的熵減並行不悖。
星系小系统内也同样有熵增过程,恒星的热量向空间传播,向热平衡的方向前进;但在另外的层面,熵减过程也在不停息地进行。 星系小系統內也同樣有熵增過程,恆星的熱量向空間傳播,向熱平衡的方向前進;但在另外的層面,熵減過程也在不停息地進行。 行星从星云中诞生,行星上产生了岩石圈、大气、河流、季风、泉水、矿藏,这些都是组织化的过程,是对无序的反抗。 行星從星雲中誕生,行星上產生了岩石圈、大氣、河流、季風、泉水、礦藏,這些都是組織化的過程,是對無序的反抗。 这种有序化、组织化进程的顶峰,便是生命的产生:DNA团块、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植物和动物,一直到最精巧的组织化结构——人类。 這種有序化、組織化進程的頂峰,便是生命的產生:DNA團塊、單細胞生物、多細胞生物、植物和動物,一直到最精巧的組織化結構——人類。 像熵增一样,自组织也是一个无尽的不可违抗的过程,它从宇宙爆炸开始,并一直延续到宇宙末日。 像熵增一樣,自組織也是一個無盡的不可違抗的過程,它從宇宙爆炸開始,並一直延續到宇宙末日。 而它得以进行的因素是力。 而它得以進行的因素是力。 不同的力在不同的层面上起作用,比如,原始粒子的生成是强力和弱力的功劳;在我们处身其中的环境里是电磁力在变戏法,它造就了生命结构和金木水火土;而在宇观范围内是引力在起作用,它造就了星体和黑洞。 不同的力在不同的層面上起作用,比如,原始粒子的生成是強力和弱力的功勞;在我們處身其中的環境裡是電磁力在變戲法,它造就了生命結構和金木水火土;而在宇觀範圍內是引力在起作用,它造就了星體和黑洞。 天行者卢克的老师尤达大师曾把“力”作为对抗黑暗的唯一力量,他真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道出了大自然的本质。 天行者盧克的老師尤達大師曾把“力”作為對抗黑暗的唯一力量,他真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道出了大自然的本質。
其实,“自组织”有一个更恰当的名称:生命化。 其實,“自組織”有一個更恰當的名稱:生命化。 这儿的“生命”一词是广义的。 這兒的“生命”一詞是廣義的。 宇宙大爆炸的浓汤里生出来无数一模一样的粒子(夸克、重子、轻子等),然后是原子“自发的复制”,再生出模样相同的星云和星体;云朵中生出一模一样的六角形的雪花;在金伯利岩脉中生出结构相同的钻石……这些全都是自然界的“生育”啊。 宇宙大爆炸的濃湯裡生出來無數一模一樣的粒子(夸克、重子、輕子等),然後是原子“自發的複制”,再生出模樣相同的星雲和星體;雲朵中生出一模一樣的六角形的雪花;在金伯利岩脈中生出結構相同的鑽石……這些全都是自然界的“生育”啊。 有人说,生物生命何等精巧何等神秘,现在把“生命化”拿来定义夸克、强子、原子、星体等“非生命体”的生成,未免不伦不类。 有人說,生物生命何等精巧何等神秘,現在把“生命化”拿來定義夸克、強子、原子、星體等“非生命體”的生成,未免不倫不類。 不,这个定义的推广绝不牵强,它们的本质是一致的。 不,這個定義的推廣絕不牽強,它們的本質是一致的。 生物生命从何而来? 生物生命從何而來? 首先是原始海洋中的各种原子因电磁力的作用而发生自组织,生成有机物,有机物的自组织又生成第一个能自我复制的DNA或RNA……即使今天生物的繁衍,比如DNA双股的分解和复制,从物理层面上说仍是在电磁力作用下的自组织过程。 首先是原始海洋中的各種原子因電磁力的作用而發生自組織,生成有機物,有機物的自組織又生成第一個能自我複制的DNA或RNA……即使今天生物的繁衍,比如DNA雙股的分解和復制,從物理層面上說仍是在電磁力作用下的自組織過程。
当然,生物与非生物还是有分别的,生物生命是高等的自组织,需要一个复杂的模板,而这种模板来之于自然界长期演化中一个难得的机缘。 當然,生物與非生物還是有分別的,生物生命是高等的自組織,需要一個複雜的模板,而這種模板來之於自然界長期演化中一個難得的機緣。 所以我们可以相当武断地肯定,人马座的外星人与我们绝不会相同,因为由“机缘”得出的生物模板不可能雷同;而人马座的雪花却必然是同样的六角,因为雪花的“生育”不需要特殊的模板。 所以我們可以相當武斷地肯定,人馬座的外星人與我們絕不會相同,因為由“機緣”得出的生物模板不可能雷同;而人馬座的雪花卻必然是同樣的六角,因為雪花的“生育”不需要特殊的模板。 还有一点不同是,生物生命中的自组织只和电磁力有关,而粒子、星体等的自组织与强力、弱力、电磁力和引力有关。 還有一點不同是,生物生命中的自組織只和電磁力有關,而粒子、星體等的自組織與強力、弱力、電磁力和引力有關。
不管怎么说,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与熵增相逆的、由“力”引发的自组织。 不管怎麼說,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與熵增相逆的、由“力”引發的自組織。 宇宙的生命化贯串宇宙的始终,而我们平常所说的“生命”只不过是宇宙生命的一根分枝一个阶段罢了。 宇宙的生命化貫串宇宙的始終,而我們平常所說的“生命”只不過是宇宙生命的一根分枝一個階段罷了。
自打宇宙肇始,熵增和生命化两个相逆的过程就同时存在,并行不悖,互相缠绕,多层渗透。 自打宇宙肇始,熵增和生命化兩個相逆的過程就同時存在,並行不悖,互相纏繞,多層滲透。 一边是热平衡、均匀化、无序;一边是能量和质量富集、组织化或有序化。 一邊是熱平衡、均勻化、無序;一邊是能量和質量富集、組織化或有序化。 而两者的综合则是一个零熵的世界。 而兩者的綜合則是一個零熵的世界。
这么一来,物理学家也可以安心了。 這麼一來,物理學家也可以安心了。 原来,我们的宇宙并不是肇始于一个很特殊的负熵状态,而是非常普通的一个零熵的“点”。 原來,我們的宇宙並不是肇始於一個很特殊的負熵狀態,而是非常普通的一個零熵的“點”。 由于量子世界的偶然涨落,这个点爆炸了,从空无一物中产生了能量和负能量,正物质与反物质,有序与无序,熵增与生命化。 由於量子世界的偶然漲落,這個點爆炸了,從空無一物中產生了能量和負能量,正物質與反物質,有序與無序,熵增與生命化。 宇宙是从零熵开始,以零熵延续,也将以零熵结束。 宇宙是從零熵開始,以零熵延續,也將以零熵結束。 在这种理论结构中,所有物理定律相对于时间轴都是可以反演的,物理学家的心腹之患,那个不可逆的时间之箭,在这儿被轻松化解了。 在這種理論結構中,所有物理定律相對於時間軸都是可以反演的,物理學家的心腹之患,那個不可逆的時間之箭,在這兒被輕鬆化解了。
不过,这会儿说出这个结论未免早了一点儿――我们还没考虑宇宙的结局呢。 不過,這會兒說出這個結論未免早了一點兒――我們還沒考慮宇宙的結局呢。 自打宇宙爆炸假说得到基本证实(最主要的证据是星系红移和宇宙背景幅射温度),宇宙有灭亡也就没人怀疑了,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尽管对它是亡于无限的膨胀还是亡于向内塌缩还在争论。 自打宇宙爆炸假說得到基本證實(最主要的證據是星係紅移和宇宙背景幅射溫度),宇宙有滅亡也就沒人懷疑了,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儘管對它是亡於無限的膨脹還是亡於向內塌縮還在爭論。 那么,在宇宙灭亡的时刻,熵增与生命化两种力量又是如何角力呢。 那麼,在宇宙滅亡的時刻,熵增與生命化兩種力量又是如何角力呢。
我们先考虑那种向内塌缩的结局,整个宇宙将塌缩成一个超级黑洞,一个死亡之洞。 我們先考慮那種向內塌縮的結局,整個宇宙將塌縮成一個超級黑洞,一個死亡之洞。 黑洞是个绝顶贪婪的家伙,吃骨头不吐渣,所有进入黑洞的物质都再无出头之日。 黑洞是個絕頂貪婪的傢伙,吃骨頭不吐渣,所有進入黑洞的物質都再無出頭之日。 黑洞无毛,黑洞是绝对的高熵(熵值与黑洞表面积成正比)。 黑洞無毛,黑洞是絕對的高熵(熵值與黑洞表面積成正比)。 “熵增”在这儿达到了极致。 “熵增”在這兒達到了極致。 那么,在这个大过程中,哪是逆向而行的宇宙生命化? 那麼,在這個大過程中,哪是逆向而行的宇宙生命化? 原来它也并存在这个死亡之洞里。 原來它也並存在這個死亡之洞裡。 恰恰在这里,宇宙的质量(能量)富集化、或曰组织化过程也达到了极致,因而为下一次大爆发作好了准备。 恰恰在這裡,宇宙的質量(能量)富集化、或曰組織化過程也達到了極致,因而為下一次大爆發作好了準備。 黑洞是宇宙的终结,但也是生命化的巅峰。 黑洞是宇宙的終結,但也是生命化的巔峰。 有人可能认为这个说法太拗口,黑洞也是宇宙生命化的一部分? 有人可能認為這個說法太拗口,黑洞也是宇宙生命化的一部分? 对,是的。 對,是的。 它是由引力所造成的极端的自组织,也是与熵增过程背道而驰的。 它是由引力所造成的極端的自組織,也是與熵增過程背道而馳的。
关于黑洞的未来尚无定论,也许它会逐渐蒸发,通过量子效应把能量还给环境,最终变回一个普通的“空间点”;也许它会通过蛀洞与其它宇宙相连,在那儿表现为一个白洞;也许它会在塌缩的某一时刻反弹,产生大爆炸(关于大爆炸的前景毕竟有一个现成的实证――我们的宇宙就肯定产生于大爆炸)。 關於黑洞的未來尚無定論,也許它會逐漸蒸發,通過量子效應把能量還給環境,最終變回一個普通的“空間點”;也許它會通過蛀洞與其它宇宙相連,在那兒表現為一個白洞;也許它會在塌縮的某一時刻反彈,產生大爆炸(關於大爆炸的前景畢竟有一個現成的實證――我們的宇宙就肯定產生於大爆炸)。 不管是哪种结局,反正它所在的宇宙会保持一个总体的零熵状态。 不管是哪種結局,反正它所在的宇宙會保持一個總體的零熵狀態。
不过科学家们说,宇宙不一定亡于向内塌缩,更可能亡于“无限膨胀”。 不過科學家們說,宇宙不一定亡於向內塌縮,更可能亡於“無限膨脹”。 “零熵”机制并不排除这种可能,只是要求:在建造“宇宙无限膨胀”的构架时,必须仍有熵增和生命化两个相逆的过程,让熵的总和继续为零,否则这个理论就是错的。 “零熵”機制並不排除這種可能,只是要求:在建造“宇宙無限膨脹”的構架時,必須仍有熵增和生命化兩個相逆的過程,讓熵的總和繼續為零,否則這個理論就是錯的。 这就像是把宇宙看成一个多级齿轮箱,我们可以进行力的计算,一步步算出其输出扭矩和速度;也可以根本不管其内部结构,单用能量守恒定律就能验算其输出值是否正确。 這就像是把宇宙看成一個多級齒輪箱,我們可以進行力的計算,一步步算出其輸出扭矩和速度;也可以根本不管其內部結構,單用能量守恆定律就能驗算其輸出值是否正確。
目光敏锐的读者会发现,在本文中虽然讲述了“熵增”和“生命化”两个相逆的过程,但并未做量化的论述,怎么就贸然得出“熵的总和为零”这个结论? 目光敏銳的讀者會發現,在本文中雖然講述了“熵增”和“生命化”兩個相逆的過程,但並未做量化的論述,怎麼就貿然得出“熵的總和為零”這個結論? 这个质疑很对。 這個質疑很對。 笔者是个科幻作家而不是科学家,科幻作家可以天马行空,凭着直觉,省去中间过程而直接得出结论。 筆者是個科幻作家而不是科學家,科幻作家可以天馬行空,憑著直覺,省去中間過程而直接得出結論。 至于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交给有兴趣的科学家去论证好了。 至於這個結論是否正確,交給有興趣的科學家去論證好了。 造物主似乎偏爱守恒,有能量守恒,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动量矩守恒,正负电荷守恒,CPT守恒,如此等等。 造物主似乎偏愛守恆,有能量守恆,質量守恆,動量守恆,動量矩守恆,正負電荷守恆,CPT守恆,如此等等。 过去的理论中,只有熵不守恒,正反物质不守恒和宇称不守恒。 過去的理論中,只有熵不守恆,正反物質不守恆和宇稱不守恆。 现在,咱们试着让其中一个浪子改邪归正了,这比较符合人们的直觉,符合人们的感情。 現在,咱們試著讓其中一個浪子改邪歸正了,這比較符合人們的直覺,符合人們的感情。 至于其它两个浪子能否回头,且拭目以待吧(已经有科学家怀疑,在更深的层面里宇称是守恒的)。 至於其它兩個浪子能否回頭,且拭目以待吧(已經有科學家懷疑,在更深的層面裡宇稱是守恆的)。
正篇结束了,再说点题外话。 正篇結束了,再說點題外話。 我对中国的太极图非常欣赏,非常信服,我觉得它简直是宇宙的河图洛书。 我對中國的太極圖非常欣賞,非常信服,我覺得它簡直是宇宙的河圖洛書。 一个简单的“零边界”的黑白两体图形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思想:守恒、转化、对立统一,等等。 一個簡單的“零邊界”的黑白兩體圖形包含了極為豐富的思想:守恆、轉化、對立統一,等等。 如果某一天“零熵”的大厦得以建成,我会把太极图拿去钉在大厦门楣上作为徽章。 如果某一天“零熵”的大廈得以建成,我會把太極圖拿去釘在大廈門楣上作為徽章。 韩国人太精了,怎么就想到把咱们的太极八卦拿去做国旗图案? 韓國人太精了,怎麼就想到把咱們的太極八卦拿去做國旗圖案? 这可是东方哲学的精髓呀。 這可是東方哲學的精髓呀。 简直是对中国商标的“恶意抢注”嘛,我真希望有一天咱们去讨回公道。 簡直是對中國商標的“惡意搶注”嘛,我真希望有一天咱們去討回公道。
再说一句题外话:“宇宙生命化过程将贯串宇宙的始终”这个观点并不意味着人类文明可以永生,那是不同层面的东西。 再說一句題外話:“宇宙生命化過程將貫串宇宙的始終”這個觀點並不意味著人類文明可以永生,那是不同層面的東西。 很对不起,我让偏爱乐观主义的人失望了。 很對不起,我讓偏愛樂觀主義的人失望了。
科幻桃花源www.csfw.net推出 科幻桃花源www.csfw.net推出

 
 
 
献花( 0 )獻花( 0 )
+1 +1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搜狐微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徐 崇憲 的頭像
    徐 崇憲

    徐 崇憲的部落格

    徐 崇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