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跟鋼琴調音師(莊兄)聊到音律問題, 他講了一句話,真是言簡意賅 : " 純律的C升和D降, 頻率是不同的, 但是在鋼琴上,這兩個音只能并在同一個鍵上, 所以此鍵要調整為兩音差距的平均值, 這就是平均律 " , 哈哈, 以後教學生要用這招
目前分類:音樂 (33)
- Jan 06 Sun 2013 12:00
跟鋼琴調音師(莊兄)聊到音律問題
- Jul 03 Tue 2012 19:02
金曲獎評審增加過多
金曲獎評審增加過多,則出線名單會趨向市場化,媒體曝光度高者佔便宜,壓抑到專心於音樂本身的小公司作品, 金曲獎一如暢銷排行榜,變成後知後覺的推波助瀾者,失去已往引領潮流的得來不易的傳統
- Mar 31 Sat 2012 17:15
鼓的調音
|
- Dec 19 Mon 2011 12:36
智慧財產權扭曲了創作人的價值觀
"智慧財產權"嚴重扭曲了創作人的價值觀,造成的惡果是: 源於內心的感動,靈感如泉湧而出的傑作很少見了; 充斥市場的反而是: 算計著會不會暢銷獲利,東拼西抄,硬擠出來的雞肋般作品
- Dec 08 Thu 2011 17:57
調性與情感
很多音樂書上都寫說,不同調性有不同情感; 小調聽起來比較憂鬱、哀傷,而大調比較明快, 還有的將所有調性都定下情感的形容句, 例如C大調--高尚純潔明快 G大調--田園情趣靜思 升C大調--傲慢偏見自大 D大調--莊嚴虔誠 降A大調--夢幻好奇 A大調--希望信心 .....等等, 真是這樣嗎?// 我懷疑跟樂器以不同調性奏出旋律,則音色會不同有關//不同調式會感覺到不同風格,一般來說是存在, 但想知道某段音樂是何調式, 不能只聽一小段, 因此,會不會是旋律感染了FU呢? //不同調式會感覺到不同風格,一般來說是存在, 但想知道某段音樂是何調式, 不能只聽一小段, 因此,會不會是旋律感染了FU呢? // 如果有人說, 擅長寫哀傷旋律者, 偏好小調音階; 此為"因 " , 而小調聽起來比較憂鬱、哀傷, 其實是"果", 大家同意此說嗎? (例如日本曲"荒城之月") 也許是互為因果, 那就永無答案矣, 除非人類大滅絕後,文明重來一次,音樂作品, 真的是不知何所然的奇蹟
- Sep 07 Wed 2011 16:12
金曲獎評審方式
再談談金曲獎評審方式: 假設20個評審,有12人發現一件知名度不高的好作品,給予滿分10分,另外8人給了一般的5分,總共160分; 而知名度高的"還不錯"作品,12人給7分, 8人給10分, 總共164分; 於是8人大勝12人,高知名度者就得獎了
- Jun 30 Thu 2011 19:09
用喉嚨打鼓
歌者咬字的節奏加動態,穿梭在伴奏音樂的縫隙裡,宛若遊龍飛騰,教人抓不住.而又很過癮; 這點在國內產品很少聽到,是因為全靠歌手天份,教不來的,還是製作人不會教? 咬字的拍子,都又準又硬,好像用喉嚨打鼓
- Aug 01 Sun 2010 13:37
"芭樂"歌的典故
2009年11月26日
- Jan 06 Wed 2010 15:20
小眾表演注定悲涼嗎
- Jan 06 Wed 2010 15:09
打擊樂與生涯規劃
- Dec 17 Thu 2009 21:05
搖滾音樂節
- Aug 07 Sun 2005 17:09
重讀劉雪奄
…過去我對劉雪庵先生的了解,僅限於知道他作曲的《何日君再來》、《長城謠》和他作詞的歌曲《踏雪尋梅》。後兩首歌現在還常常能在音樂會上聽到,前一首好像只有鄧麗君和蔡琴的錄音能在音像店裏找到了。記得二十年前的暑假,我在西安的親戚家中,偷聽鄧麗君的盒帶,唱到這首《何日君再來》時,音量必須小到只能自己聽見。我怕隔墻有耳,被人告密的後果我是嘗過的,就是因為聽老柴的唱片。幾乎就在我聽《何日君再來》的前後,《北京晚報》一版下端刊出對劉雪庵的專訪。回顧了這首歌的創作背景,澄清了一些史實,頗有在輿論上為他平反昭雪的意思。當時我尚處懵懂年齡,不甚明了這些現象的含義,於今看來,那至少是三中全會之後開始撥亂反正的成果吧……….. …… 1957年,劉雪庵被劃為右派,撤銷了他的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職務,堂堂教授,降職成為圖書館的資料員,文革中再遭到了滅頂之災。他的罪名是反革命、漢奸,他的作品被斥為黃色、反動。1980年,老友謝孝思來京探望,見到了住在殘破的陋室裏中風癱瘓、淚流滿面、哽咽難言的劉雪庵。給劉雪庵帶來巨大災難的原因是什麼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首《何日君再來》,而把那首歌的罪名完全架在劉雪庵頭上,又恰恰是一個冤案!……….. ………. 1985年5月8日,劉雪庵先生追悼會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中國音樂學院黨委書記和院長分別主持和致悼詞,對他的貢獻做了高度評價。在《劉雪庵作品選》中,沒有收入這篇悼詞,我也沒看過這篇悼詞。人死了,蓋棺定論,不知這悼詞中有沒有溢美之詞,有沒有矯枉過正。我同意廖輔叔先生那句話,恰當的評價是需要的。我以為,在做恰當的評價之前,資料的完備也是必須的,包括悼詞,他人的文章,甚至當年那些批判他的文章,都應集入一本更完整的公開出版物中。這是對歷史負責,有個交待,也利於後人對其有準確的認識和評價。而在《何日君再來》這樣特殊的作品名下,也應準確地寫明:劉雪庵曲,黃嘉謨填詞。為的是尊重歷史和以正視聽。(蔣力)
《文匯報》2002年10月8日
- Aug 06 Sat 2005 14:20
瞎子阿柄与二泉映月(節錄)
全文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