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與古代文化(文化史海拾零)

    顧關元 

    古人好養鶴,鶴在古代人的生活中享有特殊的地位,這是因為它的形狀和習性比較奇特,符合古代文人的審美意象,因此與文人的關系尤為密切。在這種文化背景下,古人愛鶴、尚鶴、養鶴成為風尚,因此而引起了許多關于鶴的傳說,對古代的文學、德行、情操都起到了一定的影響。我們從古人對鶴的這一種美化頌揚中,可以窺見中國古代文化崇尚之一斑。
    古人常把鶴當作孝的象征。據《晉書﹒陶侃傳》載,陶侃因母喪守孝,忽來兩個不相識的人前來吊孝,侃奇而跟蹤,只見兩人化為雙鶴而飛去。原來是兩鶴為陶侃的孝行所感而特來吊喪的。后來就把鶴作為知孝的動物,因稱吊喪為“鶴吊”。
    南北朝詩人們常以“別鶴”來比喻夫婦之間恩愛離別的哀緒,其中大多是借女子之口思念離別的丈夫。此典出于漢代,有個高陵牧子,娶妻五年無子,父兄勸其再娶。他的妻子聽說后悲傷不已,徹夜哭泣,牧子不忍,于是操琴而歌曰:“痛恩愛之永離,嘆別鶴之舒情。”以表心跡。因其曲辭為《別鶴操》,后來人們以“別鶴”、“別鶴操”表示愛情之忠貞不渝。
    報恩是我國古代崇尚的美德。最早說鶴會報恩,要算是兩漢路喬如寫的《鶴賦》。文中說鶴知道自己備受寵愛,于是很高興地在籠里叫鳴起舞以報主人之恩寵。東晉干寶《搜神記》中也曾記載一玄鶴為戍人所射,被噲參收養治療,愈后放之,后鶴銜明珠以報。
    由于鶴在《詩經》中有“鶴鳴九皋,聲聞于天”的記載,韋庄的詞中便有“爭看鶴沖天”之句,后人循其意而竟把原詞牌《喜遷鶯》改為《鶴沖天》以表達人們對鶴的一飛沖天、胸懷大志性格的贊美。在古代凡有大志和抱負的文人志士,都以“鶴立雞群”之成語和“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來表示超凡的志向(鵠,古代指天鵝,亦指鶴)。漢高祖劉邦歌:“鴻鵠高飛一舉千里。”
    鶴又因好棲于山泉野林,不群居,頗合古代君子之隱逸風尚。宋代著名隱士林和靖隱居杭州孤山,養鶴植梅,有“梅妻鶴子”之佳話,因而鶴又象征著清高的君子之風。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仙乘騎的多是鶴,鶴于是成為“仙人的騏驥”,所以又有“仙鶴”之稱。鶴是長壽的動物,傳說中的鶴其壽萬三千,故以“鶴老”喻長壽。并有“松鶴長壽”、“松鶴遐齡”、“鶴壽松齡”、“龜鶴連年”等吉祥的祝頌辭。
    關于鶴的這些人格化了的傳說和記載,都說明古人愛鶴尚鶴養鶴都是有寄寓的,這是我國古代文化中一個很突出的現象。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0年05月11日第七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徐 崇憲 的頭像
    徐 崇憲

    徐 崇憲的部落格

    徐 崇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